City Background
Article cover

为什么不试试糟糕的手机呢?

去年八月份,因为我的 Xperia 5 II 充电出现了问题,跟售后打了两次乒乓非说质检没问题不给修,我无奈之下把手机换成了海信 A9,刷 Lineage 的版本。搭配 22 年的时候买的 Jelly 2 当成通信主力机,我日常出街带的电子设备画风开始变得越发奇怪。我看起来像是个披头散发的赛博苦行僧,生活中处处透露着「没苦硬吃」的美感。

不过大半年用下来,我并没有觉得哪里不方便,甚至有一种重新划清了和电子设备之间距离的感觉。事实上我的人生当中有很多次「远离常规电子设备」的尝试,比如上大学的时候我的主力手机是一款相当廉价小巧的安卓机 Nokia X2,而读研的时候则是一直在用 Lumia 650 配 KaiOS 的功能机。这种「使用」并非「用着玩玩」而是实打实当作功能机来用,甚至一台 Nokia 8110 用坏了,又换成了 Nokia 2720,前前后后用了四年。

今天我想花点时间和你聊聊我用这些设备的一些感受,和我做出这些决策的原因。

那些小众的机器和系统们

KaiOS

我必须得说,每一台 KaiOS 设备都是不含杂质的电子垃圾,你可能从各种测评博主那边听说过,这系统没软件可用、输入法贼拉跨。但是你可能没听说过「用了四年之后的用户有啥感想」。

事实上,负责维护 KaiOS 的这家香港公司并没有任何技术实力。其原型 Firefox OS 致力于建立一个以 Web 技术栈为核心的手机操作系统,因此浏览器引擎一定是整个项目的重要核心。但 KaiOS Technologies 这家公司自从接手 Firefox OS 之后几乎没有升级过浏览器内核,导致对 Web 标准的兼容性惨不忍睹。像是 Web Extension 这种新标准更是不可能给你的。基于如此令人汗颜的技术实力,相信你也能猜得出来 KaiOS 软件的开发体验有多么的糟糕。

我曾经抱着「没有软件就自己写」的宏伟志向打开了 KaiOS 的 SDK 官网却发现连他们自己的 Demo 项目都跑不起来。虽然也有第三方的刷机和折腾社区,但是更多的都是玩票性质,毕竟你也不能指望这种性能的手机能玩得出什么花来,是吧。

更地狱的事情是,虽然你第一次上手的时候会觉得,系统没啥功能所以很快啊!很有精神!但是一旦用久了,系统就会变得特别卡。短信界面尤甚,一旦短信箱里面的条目变多了,上下滚动就会变得极为迟滞,一看就是虚拟滚动没做明白。因此,每次查验证码的时候血压都会彪得老高。

遥想当年大夏天的中午,快递柜前面排着大长队,我在那边拿着个功能机开启「被动禅定模式」,翻着一秒卡一次的短信收件箱,那画面真的是美丽到不行。

因此,尽管诺基亚功能机玩出了各式各样的花儿,看着某些「科技区博主」买回来测评一顿整活一顿夸,我总是冷冷一笑:「你用两年试试?」。

Windows 10 Mobile

虽然商业上失败了,但是我们得承认 Windows Mobile 有很多地方比 iOS 和 Android 要好,比如说领先业界的动效设计,丝毫没有任何卡顿的用户体验、还有基本在线的美感。时至今日如果要挑,我依然最喜欢初代的 Fluent Design,所有设计都为功能服务,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但是又有能力衬托出产品本身的调性、且有基本的秩序感[1]

这系统是真流畅啊,比我用过的所有安卓手机和 iOS 手机加在一起都流畅,动画设计在这里面肯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系统设计本身也应当是下了不少功夫。每次怀念旧时代的时候我都会重新打开这台 Lumia,体验一下那毫不做作的设计和手感,怀念一下美好的旧时代。[2]

这个平台最大的问题一方面是软件生态几乎没有,干啥都得用网页版。但好在那个时候的 EdgeHTML 还算是个不错的浏览器引擎。除了一些关键组件的兼容性不咋行之外,性能功耗之类的纸面参数都很好看。

另外一方面,第三方软件是真的很容易崩,网易云音乐后期的版本,必须得平心静气反复尝试打开碰巧遇到一次稳定了才能正常听歌。不过,因为只有网易云音乐有 UWP 客户端,冲着这份情谊,我也一直都买着他家会员。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系统不再维护了、网易云也堕落到去用 Electron、甚至磁贴跟最经典的 Reveal 光效都被微软给砍了。我滚去用了 Android,也退了网易云的会员改听 Spotify,可喜可贺,可口可乐。

哦,对了,这平台最搞笑的一点是,最全能的代理及网络调试工具是在微软宣布停止维护此系统之后才出现的。而且开发老师至今一直保持着软件对 Windows 10 Mobile 的兼容性,令人肃然起敬。

Nokia X2 和 Jelly 2

都算是小屏安卓机,前者自带了一个 Windows Phone 的 Launcher,并且有很可爱的果冻壳,这款设备算是微软对安卓设备的早期尝试。老实讲除了摄像头一泡污之外,用户体验在当年还真的没什么可指责的。当然这可能也跟我上大学的时候没在用 QQ 微信等一众国产软件有关系(其实现在也不咋用)。

同样的思路也被用在了我的 Jelly 2 上,一台处理器非常复古,尺寸很小适合单手操作的设备。这东西已经作为我的主要通信装置服役了四年,不仅系统开始闹毛病、屏幕也泛黄了。不得不说当初跟客服反映设备的 Wi-Fi 有信号问题,客服跟我打太极说是固件问题后面会处理。可四年过去了,厂商却一次系统更新都没推过,我想我大抵是是错付了

选择一台小型手机做主要通信设备是为了把常用通信设备跟主要联网设备分开,以弱化各类软件扫手机隐私信息带来的影响。考虑到某电商平台甚至做出过利用系统漏洞提取用户隐私信息的事情,我觉得自己的这个行为有很强的正当性。

说回使用体验,能够一手掌控的设备手感真的很不错,通过调整开发者选项里的 DPI,也可以确保小屏幕上显示足够多的信息。但我也必须老实讲,在同时有一个大屏设备和小屏设备的情况下,我会下意识使用大屏设备浏览信息,比如扫一眼聊天软件里面有没有人找我。或者早上睡眼惺忪的时候听十几分钟国际新闻醒醒觉。哪怕对面的「大屏设备」是一个墨水屏手机。

具体来讲,虽然还是一个「流畅的安卓设备」,但实际用起来总是处处有一种被「微惩罚」的感觉。比如因为屏幕空间过于局促导致很容易误触。再比如 Google 对于小屏的体验优化很不上心,很多地方的文字会拧巴地挤在一起,看着就闹眼睛。开发上更是不咋梗这片田,自家 Flutter 的早期 SDK 版本小屏设备打开就会闪退,我自己写的软件在我自己的手机上都打不开,这看着实在是有点荒谬。最近我一直爱用的 Square Launcher 也出现了小屏下无故闪退的毛病,逼得我换回了 Launcher 10。

早期因为设备小巧、我出门跑步的时候一般都会带着它听歌,当个 MP3 用,但是后来我的 Gamin 手表承担了音乐播放器的作用,自此,这台手机变成了纯打电话、看短信、收验证码、处理两步验证、给智能灯泡关灯的设备了。

唔……不过这么看,其实这设备能做的事情还是挺多的。而且每次拿起这手机的时候依然会感叹:单手掌控的感觉真好啊,真好啊。

海信 A9

在很多墨水屏设备中,海信 A9 算是好折腾的。可以解锁、刷 Lineage、刷 Google Play,对于我这种只用类原生系统的用户来讲使用体验相当友好。

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墨水屏手机啥都不能干,最多拿来看看书。但令人意外地,这八个月来它几乎承担了所有的主力机职责。从最基本的看地图、收邮件、即时通信、扫码付款坐地铁,到比较复杂的拍照、看影片都没啥大问题。甚至艳阳天出门还觉得挺方便的,看个地图、查个短信都清晰到不行。而且用这种手机可以增加一个话题,这几次逛书展的时候,很多编辑老师看到我这手机都会刻意问一下:「是那个手机?」,可以说是很有辨识度了。

拍照方面纯粹是拿来「显个影」的水平,在墨水屏上看到的照片比在电脑上看到的要好看得多。所以我也不太会拿它「记录生活」,最多拿来「记个事」。不过拿墨水屏手机拍照的过程本身是很有趣的,无论看了多少次都会不免感叹「哈利波特里面描绘的魔法报纸竟然成真了」,这种「毫无画质可言的情绪价值」真的是一种很独特的情绪感受。

我刚买这设备的时候也会质疑:拿这东西看影片到底是能看个啥。不过你真用它看几部影片就会发现还是能分得清眼睛鼻子嘴。虽然古朴的快刷算法会造成拖影,但并不影响我看清内容,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只是为了了解里面的信息,而非欣赏设计,墨水屏是完全足够应付的。这种「劣化的影片品质」可以把内容消费带来的奖励控制到一个「人类应付得来的水平」。用人话来讲就是看一会就会觉得「腻」,不会沉入多巴胺漩涡。考虑到躺在床上长时间看影片是什么好习惯,所以吸收了足够信息之后就立刻起床,该干啥干啥其实挺好的。

而且设备的 SOC 并不强,所以导致每次刷地铁进站、逛超市扫码付款流程都很拖沓。但考虑到我买这些设备的理由就是为了和电子设备保持一定距离,这种「不方便」应当被视作是一种「积极良好的特性」。「哔」一下子钱就花掉会让人更容易不假思索地消费,这会弱化一个人对资产损耗的感知。只有一步一步打开了支付页面,才能清晰地感受到「人民币飞走的痛」。这是一种帮我「捂紧钱包」的好方法。[3]

但所有朋友都「哔」一下进了地铁,就我一个人在闸机外面对着手机狂戳还是挺尴尬的。此时跟我比较熟的人就会感叹「不愧是你!」。嗯!我也觉得「不愧是我!」(骄傲挺胸)。

不过,有一个让人不太能忍受的问题:因为 Lineage 某个版本之后的 ROM 跟 A9 的设备不兼容,而最后一个兼容版本的代理 API 有 bug,所以我被迫进入出门就跟世界脱轨的状态。但毕竟这是社区老哥自己维护的开源项目,也没啥好指责的。

剩下还有一点可说可不说的小毛病。因为屏幕不能显色,各种有彩光的人脸识别铁定都是过不去的,什么北京办事小程序、丰巢寄件扫脸、微信绑定银行卡,统统做不了,家里还是得备一台画风正常一点的设备。

和手机保持健康的距离

观点

除了这些设备之外,我高中的时候还用过摩托的里程碑2、上大学的时候用了 Nexus 4、初代 Pixel、第二代 Pixel 和 Essential Phone[4],工作了之后用了好些年 Xperia 5 II。

你或许发现了,我用的设备全都是原生系统或是类原生系统。它们的性价比要比「国产」手机差很多。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产品选择倾向,是为了和手机保持一个健康的距离。

中国的手机生态系统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卷「性价比」。通过相当激进的定价策略捕获用户抢占市场,再通过内置广告和互联网服务来弥补硬件销售的低利润。有市场研究曾经提出了很有意思的数据:尽管出货量巨大,中国公司在 2023 年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总利润中仅占 4%,而苹果(72%)和三星(24%)则占据了绝大部分,中国 OEM 厂商的硬件利润微薄甚至为负。

这种「物超所值」是有代价的,厂商有充足的动机和理由设计封闭的操作系统,加入大量高粘性的功能,鼓励用户更加频繁地打开手机,并进一步将广告深度整合到系统级用户体验中。手机变成了一个广告平台,收入模式则从一次性硬件销售转变为对用户注意力和数据的持续变现。

在我看来,冥冥之中一切都有一个价签,这「羊毛」无论如何都会出在「羊」身上。我自然是希望这个「价格」真实而透明。而通过低价策略打马虎眼的营销策略在我眼里实属「下三滥」的手段,与其把更愿意和光明磊落的厂商打交道,哪怕这些设备贵一点难用一点。

喔,我刚刚说道难用了吗?其实我一直抱持着这样的观点:除了通信之外,手机的一切其他功能都应该难用。因为它是一个非常容易被触及的设备——大多数情况下它都在你的手可以立刻摸到的地方,按下解锁键就可以开始内容消费。无论是打开应用、刷信息流,这一个个操作都被调教得没有一丝一毫阻力,让人完全看不到真实的「消费成本」,这样的设计是「恶」的。

因此,那些常人认为「体验过于简陋」的 Pixel 1、Essential Phone 和 Xperia 5 II 在我眼里还是「过于好用」。因此在与这些设备共处的时候,我还是对设备做了一些额外的加工处理。

方法

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装一个通知管理软件,我用的是 Daywise。它能把所有非必要的弹出式通知全都拦截下来,合并成每天早中晚三次的集中通知。事实上那些被收集起来通知我几乎都没怎么看过,为了写本文我打开了软件看看到底哪些信息被过滤掉了,有相册应用提醒我 XX 年在 XX 地拍了什么照片、聊天应用叮叮当当弹出来的群聊提醒、音乐软件告诉我它更新了什么功能、健康软件向我推送日报。

额……我真的需要有人打断我的日常工作,提醒我看看这些内容吗?我想我不需要。相册就好好地存好图片、聊天软件里面的闲聊在我有时间的时候会自己去看、音乐软件就是拿来听歌的,只要能把播放列表管理好就行剩下的我并不在乎、佳明手表在起床闹钟之后会显示每日简报,我不需要它再通过手机弹窗重复推送一次。

另外,我也会刻意地给那些具备高粘性的平台增添额外的打开成本。像是社交媒体平台和 YouTube 的本地应用我一个都没有装,有获取信息的需要可以使用网页版。启动流程变成了三步,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等待网站加载。使用网页版有额外的好处,没有过度隐私收集的问题、也没有各种弹出式通知。

「太好刷了吧」的淘宝和闲鱼因为过于「好刷」被我用 Island 和 Ice Box 给彻底冰封了起来,因为打开它的步骤上升到了三步:左滑到 Launcher 对应的那一屏、打开 Ice Box、打开软件,还得等待几秒解冻。因此只有真的有购物需求的时候我才会选择「支付」打开这些平台的使用成本,进行消费行为。

支付宝等「理财平台」也经由同样的操作进行处理,因为每天看着那个数字上下跳动并不利于心理健康。我曾经面试过一家主做理财应用的公司,面试官教我的一个观点让我受用至今:「把理财产品做成社交媒体,鼓励用户天天刷来刷去是不正确的,基金投资这东西应当是你看到一个有价值的就把钱投进去,三五年都不要再看它」。虽然钱没赚太多,但焦虑的确也是没因为这码事变多。

Dumb Phones

其实我也关注了一阵子 Light Phone 和 Mudita 家的设备,但是前者连打中文都是问题,后者的墨水屏刷新机制有一火车皮 Bug,实在让人难以用现金支持。

做一个「可以让你脱毒」的手机之前,它最好还得是一个「能用的手机」,看了几期 Becca Farsace 的测评之后,我是觉得一直用 Android 也挺好的。

不过考虑到新一代 Material Design 再次挑战了我的审美下限,圈内朋友都已经纷纷认真考虑抛弃这个平台了。

不过,跑了又能去哪呢?

哎呀呀,哎呀呀,哎呀呀。


  1. 我得说 Material Design Expressive 在这方面做得很差劲。 ↩︎

  2. 再看看现在 Windows 11 干啥都卡的稀烂手感,逼得我这个圈内知名软狗滚去用 NixOS,只能说你干得好啊微软!你干得好! ↩︎

  3. 当然,依此逻辑,碰一碰支付和刷脸支付对我来讲也不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 ↩︎

  4. 不过后两台因为是买的二手没用多久就闹了毛病。 ↩︎

Comments

Loading animation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