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当代互联网人都有必要理解的词汇,学会了这个词之后你可以避免很多多余的口水战和心力浪费。
什么是自证陷阱?
自证陷阱通常指提出一个难以或无法被证伪的、针对个人动机或内在品质的指控,从而迫使对方陷入「自我证明」的困境。无论对方如何回应,都可能落入下风,因为这个陷阱的核心目的不是为了探求事实,而是为了污染对话、转移焦点、并置对方于被审判的地位。
一个典型的自证陷阱通常这样工作:
- 指控无法观测的内在状态: 攻击点不是客观事实(比如文章中的数据错误),而是对方的动机(「你就是想红」)、意图(「你就是不怀好意」)、情感(「你是不是急了?」)或品质(「你格局太低」)。
- 制造「辩解即有罪」的局面: 如果你奋力辩解(「我没有!我写这篇文章是出于责任感!」),在旁观者看来你可能显得非常急于否认,反而「坐实」了指控,即所谓的「急了急了」。如果你选择沉默,对方或旁观者可能会认为你「默认了」、「被说中了」。
- 转移举证责任: 指控者无需为自己的猜测提供证据,反而将被指控者置于一个需要「证明自己是好人」的不利境地。而「证明自己动机纯良」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你如何证明你没偷东西?」 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因为焦点已经从「你偷了东西的证据在哪?」变成了「你如何自证清白?」。
自证陷阱如何回击自证陷阱?
扔个自证陷阱引诱别人下去跳的行为实属下作。
这样的回答是在宣誓一种态度,告知了对方三件事:
- 我看到了你的意图: 我知道你不是在进行真诚的讨论,而是在对我进行人身攻击和动机揣测。
- 我命名你的战术: 我直接指出你用的是「自证陷阱」这种手段。这不仅向其他旁观者解释了自己不回应的原因,也揭露了对方辩论手段的「下作」。
- 我拒绝进入你的游戏: 我不会跳进你设置的圈套里去辩解我的动机。我要把讨论拉回到它应该在的层面。
怎么样,小朋友们,你学会了吗?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