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脑院考研初试不完全购物指南(咦?

注:本文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有些观点可能比较激进,各位可以多参考一些其他人对考研复习的观点,在这里提供我朋友写的一篇文章我学长写的一篇文章,大家同样可以参考一下,下面是正文。


大家好我是刚考完研,现在整个人仰面放空的五金件螺丝。(つ´ω`)つ

今天撰写的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给考研后辈们提供一些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建议,帮助各位在各个方面都少绕些弯路,在考研的这段日子里将精力更多的集中在能有效提高成绩的活动中。本文比较适合身处教育水平不是那么高的高校的学生,或者在相对较为优秀的高校,但是整日仰面放空的学生。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个人情况。我今年报考的院校是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学院、基础心理学方向。本人的成绩并没有特别的突出,和我答同一张卷并进入了复试线的考生一共有38人,我排第13名,勉强进了前一半。所以如果你期望打一个比我高很多的成绩的话,那么您可能需要再思考一下如何在我所介绍的内容之上做一些更多的工作。

科目 成绩 排名
政治 60 27
英语 75 11
专业课 234 17
初试总分 369 13
合计 809 5

院校选择

(如果你已经决定考本校的话直接跳过这节。)

在选择报考院校的时候,我身边出现了很多这样的情况,按照哪里山好水好风景好、玩的地方多这类生活娱乐指标选择院校。如果你也是按照这个方法选择院校的话,亲,你会为你做出的选择感到后悔的。(´ΘωΘ`)

一方面,按照这类选择方法,你非常容易选择到神坑的导师或者不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然后研究生三年过的异常痛苦,比较极端的情况,还会导致你研究生阶段发不出来论文、毕不了业。所以院校选择方面,需要花上一些心思,仔细的考虑一下。

在选择院校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较高水平院校与较低水平院校之间的差异。我认为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学生素质和教育水准这两个因素上。

  • 学生素质这一因素影响了整体的学习氛围,造成了学习动力上的差异。笔试那天中午,我在北师的教学楼里转了一圈,看到的情景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震惊!北京某高校午休时间教室内竟座无虚席,学生们都在安静的上自习!」,这种场景在我们学校是从来没有的Σ(っ °Д °;)っ。
  • 教育水准这一因素影响了学生的眼界,造成了学术水准上的差异。就心理学的考研而言,无论是统考还是自主命题,其考察范围均不再仅限于教材范围之内了。这些考察的教材之外的内容是用来考你的,**但进一步讲,是用来考你所处的学校的。因为如果你所处的学校,科研工作展开的不多、学生没有机会亲自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学生自己平时也不研究,或者教师水平不高,那么你甚至都没有办法意识到这些知识的存在,**这就更谈不上「通过自己的努力补齐你和优秀院校学生之间的差异」了,因为有一部分差异是你如何努力都补不齐的。

如果看了这两点,读者觉得这些差异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不是毁灭性的,那么你可以考虑报考一个较高的院校,否则请不要做出高于自己能力上限的选择。

选择院校方面,主要看两个方面。院校状况和导师情况。

学校方面

院校方面,谨防报高或者报低。就我个人观察身边的情况而言,因为报高没考上、甚至因此错失了诸多调剂机会的比较多,在报考的时候,你可以参考如下一些指标:

  • 你报考高校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我一直认为高考成绩是对学力(智力、学习能力、意志力和体力)非常好的评定指标。请考虑一下在学力方面的若干指标上,你是否有明显的短板、其他「长板」能不能为这一短板提供足够的支撑。
  • 你报考的高校的高校的各类排名ESI指数教育部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以及这个学校心理学的主流研究方向(有一本书叫《心理学一本通:院校报考指南》,里面没有覆盖到全部院校,不过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确实很多)。
  • 你当前所就读学校的考研情况。把你所就读的学校近五年以来成功考取各校研究生的人数和我上面说的数据放在一起对比,权衡一下自己考研的成功概率。
  • 你报考的高校各年报录比和分数线。这个数据说明了,这个数据一般会公布在各个学校的研招网上,我大致翻了几个学校的网站,有的公布了,有的没。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就公布了非常多的数据,但是北京大学就毛都没有。◝( ゚∀ ゚ )◟如果这个途径找不到的话,也可以去Google一下。

此外,你还可以挖掘下自己的社交圈,看一下能不能找到如下的信息:

  • 你所报考的学校的真题。如果你报考的是自主招生的院校,那么一定要想办法找到真题。看一下真题感觉一下,经过考研的若干时间复习,你有没有信心把这张卷子答好。这方面的信息你可以从考研班那里得到(考研班的问题之后我还要讲到,不要文章读到一半就去报班),各个学校的贴吧、论坛上也可能有(比如北师有个叫做蛋蛋网的论坛、南京大学则有小百合)。
  • 联系已经成功考取你期望学校的学长或学姐。了解一下学校的大致情况。了解一下他们考取这所学校时的亲身体会、复试方面有没有坑、学校有没有一些缺德规定之类的。举个栗子,有传言说,北京某所高校会给报考自己学校初试的学生压分,然后专门捡从更好的学校漏下来的调剂生。
  • 联系对应省份已经成功考研的学长或学姐。了解公共课阅卷的严格程度。考研的卷子是你报考哪个省份的学校,卷子就会发到哪里批,同时不同省份的公共课阅卷严格程度是不一样的,不同省份之间单科的分数差异可能超过十分,一科十分,两科二十,三科三十,嗯(实际没这么夸张)。(゚∀。)

虽然前面我一直在讲不要报高,但是在这点上,螺丝想提醒读者,也不要报的太低。一个比较低的硕士学位起作用的范围是非常窄的(比如体制内或者传统企业)。给各位讲一个真实的例子。大概去年的时候,我跟一个学化学的初中同学联系上了,讲了一下现在工作状况,他们学校和我们学校(吉林师范大学)的水平差不多。他和他本校的研究生室友一起去长春找工作,同一家企业,给我这位同学开了一个月三千工资的工作,给他的那个硕士的同学开了三千三。虽然这只是一个个别现象,但是其背后反应的意义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参加2018年心理学专业考研的同学可以参考附在本文后面的链接,我把相关数据整理出来了。)

导师方面

导师方面,选个操蛋的导师,会让你读研这三年过的跟炼狱一样!所以选好导师很重要!提前联系导师很重要!在这里提供一些可以为你敲响警钟的信息:

有几个信息源供你选择:

  • 导师评价网上面列出一部分导师的信息,虽然这里的信息不多,但是如果碰巧你想报的导师在里面,那么这里的信息可以看看。我在知乎上看了一下大家对这个数据库里信息的评价,感觉比较靠谱。
  • 你可以到各个学校的学院网站上看一下导师的情况和研究方向,看一下他们发的论文,如果和你感兴趣的方向很相投,那是最好的了。
  • 想办法联系到他手下的学生打听一下。

发展机遇

最后,才是看哪里山好水好风景好,你可以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公开网站或者CNKI大数据研究平台上查阅一下各项指标,因为我撰写本文的时候2016年的数据还没有公布,所以整理了一下2015年的各项我认为比较有用数据供各位参考,链接附在后面。如果你不是我后面的一届学生,可以自己到国家统计局的网站上把数据下载回来看一下。

这个数据是最其次的,它和你在对应城市生活得舒不舒服、能不能在那所城市站得住脚有关。所以如果你以后不想在那所城市发展的话,其实这个数据不看也无所谓的。

这里提供的数据包括了:年末常住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教育经费、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国家统计局网站上还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我个人觉得这些数据更加重要,所以选择了它们进行汇总。

调整状态

跟各位介绍一个原创词汇,叫做**「冷启动」**。冷启动的意思是:指一名完全没有努力学习经历或已经很久没有用功读过书的考生尝试立刻进入满血备战考研状态,所谓的用功读书不包括期末考试前一大堆学生坐在走廊里通宵背题库或者考卷。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讲,冷启动就是在作死,并且据我观察,因为尝试冷启动一直到考试前三个月都没启动起来的考生绝对不在少数。你说你要努力学习你就能努力学习,你咋不上天呢亲?(╯°▽°)╯ ┻━┻

在开始做复习规划前,首先要冷静,回忆一下你人生当中几个大考的备战情况。比如说可能是所有人人生当中最痛苦的回忆之一——高考。你在高考的时候是否全力以赴,疯狂的学习了?再来考虑一下除了期末考试前一个月大学学习,有多少时间你在认真学习?或者至少每天都有尝试学习一些东西(不包括韩剧观影技巧和打死对面那个傻逼盲僧的技巧)?

如果你有前一条经验的话,可以找个时间回到以前就读的高中,去高三楼转一转找一找当年学习的感觉;如果你有后一条经验的话,那么只需要在现在的习惯基础之上一点点增加学习时长,直到可接受的范围为止即可。

刚开始进入正式复习那段日子,我每天保证都坐在桌子前9至10小时(没算上厕所、吃饭、中间休息刷手机举哑铃之类的时间,净学习时长),**但是真正过渡到这个学习时长整整花了半年的时间!**和那些尝试冷启动的同学一样,我刚开始也是一点也学不进去,但是那时候就知道刚开始肯定一点都学不进去,所以我提前了一个学期,在倒数第二个暑假就呆在学校里努力的让自己适应。每天拿着英语练习册、满地打滚做不进去非常痛苦,但是最后还是逼着自己刷了一套华研的练习册。

之后的半个学期里,没有课的时候我都会背着书包去食堂看书,刚开始在食堂并不是很能看得进去书,没有办法,就买了几本大白纸,开始从头到尾的抄书,这种抄书的工作我持续了一个学期,抄到了准备考研的那个暑假,白纸本大概抄了三四本,中间又做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应付学校那边机车的课、作业和考试,学了学统计方面的原理和高阶统计方法,尝试着搞些研究写篇论文,总之就是让自己进入一个持续工作、并且给考研专业课预留时间的状态)。

我会逐渐的延长坐在食堂里看书的时间,从坐两三个小时开始,变成四五个小时、五六个小时。最后开始正式进入考研复习阶段的额时候,回到寝室每天按照正常的时间表看书。之所以选择刚开始在食堂看书是因为身边人比较多的时候会感受到一定的紧迫感,有意识的给自己一些压力可以让自己坐的住。

总结一下这小节的内容:请记住,从完全不知道何为努力学习到玩命学是需要时间去调整的,**你需要的不是口号、不是文化大革命一般的口号、而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比如我那时候因为时间还相对富裕,所以适应曲线非常平滑,但是如果给你留下的启动时间不太够的话,这个时间适当缩短也是可以的。

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上分两个部分,什么时候开始,和怎么安排时间表。

什么时候开始是个非常有讲究的话题,我身边有两个神一样的例子。这两个学生平时比较混,但是脑子好用,背东西快。他们报考了不是那么好的学校,在备考那学期开学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学习,但是他们两个都考上了。(心理不考数学,考数学的想这么玩估计没门。)这两个学生都属于比较少见的能冷启动启动的起来的类型,但是同样的,和他们考同类型学校的若干学生却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都非常悲惨的落水了。我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各位,个体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你需要了解你自己,如果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话,就早点开始一点一点的找状态。

开始的早是存在潜在问题的,到后期可能会变得没有后劲学不进去。我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好在后来有个同班的男生来我寝室敲门邀请我每天一起学习,就这样我俩考前三四个月那阵子开始结伴一起学,撑过了最后的日子。

怎么安排时间方面比较常见的时间分配方法是早晨起床背单词、上午学专业课、下午学英语、晚上学政治。我根据个人精力,仿照当初高中的时间表,在中午吃完饭睡午觉之前的这段时间加入了一个午小考,每天中午刷一道统计计算题。下午学英语的时间讲究比较多,可以参考考研的时间表安排学习的时间,让考英语的时间和你学习英语的时间匹配上,并且适当向后延长,这样考试的时候能更快的进入状态。

这份时间表肯定是不能一直用到最后的,尤其是冲刺阶段需要根据自己薄弱的项目有针对性的补充。最后两个月的时候我把每天早上背单词的时间换成了背政治的知识点,做英语的时间适当缩短给了政治(可是政治最后还是答成了一坨屎(((o(*゚▽゚*)o))))。

至于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学几个小时之类的,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情况不同,安排上可能有些不同,我的话刚开始是每天五点五十起,七点开始学习,每天差不多学10小时左右;冲刺那阵子提到了六点半开始每天学12个小时,曾经尝试过坐在桌子前看13个小时的书(上厕所读秒、晚饭压缩到十五分钟之内解决),看了两天就累发烧了,后来就没再敢这么燃烧生命奉献考研了。因为自己不能熬夜,所以一直保持十一点左右上床睡觉。

学习方法

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玩命干,所有的方法论都请建立在你在玩命学的基础上。

考研班

公共课我只报了肖秀荣的政治课,剩下的统统都是跟同学蹭的,蹭的课只是根据自己需要上了若干节,没有从头听到尾过,所以可能不具有代表性,请各位酌情参考我的意见。

对于报不报班这个问题,我的个人意见是如果英语水平还可以(刷过了六级)同时对英文分数没有太高期望的话,英语班可以不报,不过政治班还是推荐报一个的。如果想要报班的话,一般情况下,考研班的公共课和专业课是分开报的。

我在这里写了一些从其他考研同学那里收集到的经验和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一定是带有主观色彩的、不全面的,有些话我也不能在公共平台上说。因此我不建议你完全相信我的建议,请再咨询一些往届考研的学生,听取一下多方意见再做出权衡。

这一小节主要说公共课的考研班,心理学专业课的考研班在后面会单独说到。

公共课的考研班分两种,一种是线上的,一种是线下的。

  • 线上考研班的好处是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学习内容。虽然相对较贵,但是一个寝室的同学拼一个账号的话其实和在外面报差不多。请注意,这种网课是存在风险的,首先,虽然在寝室上课舒服,但是有可能学着学着就去划手机或者玩游戏去了;其次,没有强制的学习时间表的鞭策也可能让你没办法提起精神来有规律的开始学习;最后,对于不知道自己需求或者没有经验的考生,可能组出来一套不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课。
  • 线下考研班。这种考研班一般是在一个大教室里,放已经录好的视频,你跟着视频划书记笔记。也有的考研班有老师在上课,不过四平这面没见过。身边的考生曾经向我介绍过他们上课的地方,没电风扇的大教室,挤满了一屋子人,坐在里面若干小时。肯定呆得不舒服就是了,不过优点是有人督促,时间节点比较好把握,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虽然不是为你量体裁衣,但是总体上也不会犯什么大错。

线下的考研班身边的人有报这两家的,我把他们的反馈信息简单总结一下:

  • 新东方:历年的考生反馈回来的信息都不是很好,新东方的主要问题是里面的老师参差不齐,各个地区的线下课程安排情况又不太一样,造成的局面就颇为复杂,所以可能会比较耽误事。我推荐你问一下本校报过新东方的学生(找靠谱的人,别找他们的托儿),了解一下当地新东方的课程安排,再权衡一下其他机构。
  • 文都:应该是文都网校那边授权提供了课程的原始视频文件,上课的时候就是用投影仪放选好的课程。虽然上课的环境有点艰辛,但是总体没什么大的过失。

线上的考研课我知道的讲师有几个:

  • 【英语】新东方唐迟:课程设计上非常上心,我听了几节他的课,上完之后答题策略和能力上的确有提升,他的一些理念我也颇为赞同。但是他的小班课课程比较贵,建议读者权衡一下。
  • 【英语】文都何凯文:应该是文都的台柱子了,阅读A讲的的确厉害,题目解析和解题方法讲得很通透。但是他的课为人所诟病的一点是有点过于强调阅读A,作文靠背模板,阅读B和完形填空则不太讲。虽然阅读A的提升对于考研英语的提分有很大帮助,但毕竟不是整张卷子都考阅读A。建议想要英语答高分的学配合其他资源一同学习。
  • 【政治】文都蒋中挺:在文都里他没负责政治所有的科目,就他负责的范围内来讲,跟我同一届考研的学生反馈回来的评价都很积极。他会不定期在微博上搞直播,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去听听,尤其今年考前一晚上在微博上讲的那个时事政治讲得是非常好的。但是蒋老师今年押题押的实在是……
  • 【政治】华云肖秀荣:性价比相当高的课程,他的特点在于能够把知识点梳理的比较清晰,上课用的讲义就是肖秀荣系列小黄书(咦?),这套材料可以说是比较经典了,配合他本人讲的课,尤其是专门的答疑课和最后肖8肖4冲刺的讲解,课程效果是相当不错的,肖老师本人也非常认真负责,从他的微博答疑和发的材料当中可见一斑。不过说实话他「讲课」的技术并没有文都的老师好。这个事情都是有失有得,看你更看重哪些东西了。

在这里请准许我再强调一次,除了肖秀荣老师的课之外,其他的课我都没有从头到尾听过(我就半年的时间加上一个脑袋怎么可能听那么多……),所以评价上可能有失偏颇,如果和你的实际体验有些不同的话欢迎撰文与我展开交流,我会根据情况和各方反馈更新本文。

英语

(我考的是英语一,英语二的资源相对少一些。)

真题

关于英语的复习,坊间流传的论调论调大多是:「绕着真题转,其他的都是屎」,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英语考试考察的是什么。个人观点,首要的是英文阅读能力——读懂英文,其次才是解题技巧。现在不少考研机构的辅导老师将这二者的顺序倒置,片面强调答题技巧,让学生不停的刷真题,却没有告诉学生为什么刷真题,到最后看着题答案都自动出来了,再做新阅读还是毛都不会。( ´・・)ノ(._.`)

想要读懂英文,平时的阅读积累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多做题或者多读英文文献、文章,持续的积累才能做到熟练地阅读。四级六级过不去,多半是因为人懒读得少。所以个人认为,刷足量的、优质的英语练习册和模拟题是有必要的。另外,都开始准备考研,四级也没刷过去、还没打算在英语上下苦功夫的同学,你可以去死一死了。(๑•̀ㅂ•́)و✧

接下来,就应该如何利用真题的问题,我想给出一些个人意见:

考研英语的第一手、也是最重要的材料就是真题。它向你传达了试卷结构、材料选择与题目编制的逻辑思路、试卷内容发展规律等信息,是极为重要的第一手材料。与政治这门和时政高度相关的科目不一样,英语的真题卷子的每一道题目都是有用的。这意味着除了题目之外,试卷的完整结构也得到了保留(政治的小半张卷都没啥用,时政题只跟当年有关,过了就没多大用了,时政题的占比又相当大,这点后面还会再说)。

因此在利用真题的时候,我不推荐各位进行机械的练习,每一轮真题训练都要有针对性。简单介绍一下当时我的复习方案,第一轮重点解决词汇、长难句句意理解的问题,第二轮主要解决文章体例结构、文章和题目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第三轮主要解决答题技巧和答题策略。这并不意味着第一轮的时候我就不去研究文章体例和答题技巧的问题,而是稍有侧重。

在刷真题的时候我没有从头到尾的一遍一遍刷,而是刷三到四套就停下来做一次Review,重新再做一下这一阶段的题,诊断一下这段时间出现的问题,比如漏背的单词、没有理解的句子、错误理解的题目逻辑和篇章结构等问题。Review的节奏根据个人情况把握,比如究竟做几套Review一次比较合适?做了几组Review之后再把之前已经Review过的题再按照考场模拟的方法做一遍体会一下感觉?从比较老的题开始做还是从比较新的题开始做?亦或者是旧题新题配合着做?这种不断Review的安排方法的好处是能够保证到考前一个月的时候手头还剩了一套或者两套题题可以用来做考场模拟。

关于试卷究竟应该是拆成单篇阅读做,还是一套一套做,我的做法是拆了两套,剩下的全按照模拟考试的节奏做的,每次都严格的评分。刚开始答题慢,肯定做不完,写作文的时间都留不下来,做着做着就快了,不用太担心。

对于如何研究真题,我给各位一个大概的感觉。请各位体会一下你在玩游戏的时候琢磨怎么把游戏打通关的感觉。做题也是需要琢磨的,为什么错了,是词没背到、熟词生义、背错了,还是句子的结构划分错了,还是找错地方了,还是想多了,还是文章结构理解错了,还是文章压根就没读懂。潜在的原因有很多。在研究题目的时候务必努力还原当时的做题思路,把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和解题时的错误思路都详细的记录下来,最后整理好避免以后再出现相同的问题。这点是很难做到的,我做的也不是很好,但我因这种复习方法而受益良多,因此建议各位尝试一下。请记住一点:要让每一次刷真题都变得有意义,明确为什么要刷这一遍题目,机械的刷没有任何作用,还容易把答案背下来,这样题就做毁了!

最后,对于远古真题,我的态度是,复习初期的时候,把它当作一本比较高级的模拟题做就行了,毕竟这些题太老,现在真题的命题思路肯定和当年不太一样。

练习册

练习册我买了很多,并且至少做到了每一本都试一试,最后选择出来了最喜欢的或者最靠谱的几本,给各位介绍一下,并且说一下我对这些练习册的想法。

真题集(至少买两个作者的):

  • 何凯文《考研英语历年真题全解析》、《考研英语阅读思路解析》:我读的是后面的一本,这本书对于阅读A节答题思路的点拨确实非常厉害,在考研的后期我的英语复习出现了瓶颈,搞不明白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和解题能力,读了这本书,并且配合了两节他在文都考研的课(卖的时候一套课,当时只是看了两节讲我没读懂的那两篇阅读的视频,感谢室友分享(「・ω・)「),虽然加在一起也没到两个小时,但是提升非常大。
  • 夏徛荣《考研英语(一)历年真题超详标准解析》:这本教材对于命题思路的梳理,和一些知识点的讲解非常到位,里面对于一些内容的梳理我甚至会单独抄下来经常翻一翻。另外该书对于历年真题的整体评价、和这本书最开始讲的真题分析是相当有特色的一部分,非常建议各位读一读。另外,夏老师的微博上经常会发一些资源和他自己的公开课,如果各位有时间的话可以追着每天看一看。(本来以为他是个少女来着,我纯真的小心灵被伤害了,嘤嘤嘤(☍﹏⁰。) )
  • 张剑《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对于篇章结构的梳理比较到位,同时对于语法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来讲,它的长难句拆分和译文讲解是不错的,不过如果你不太分得清主谓宾定状补的话,这一部分可能用处就不大。这本书有一个坑,编委对于内容的校验相当不上心,真题上面出现了大量的排版错误和内容错误,有些内容给我的感觉就像直接从网上复制粘贴下来的。虽然这本书的真题是以题册的形式装订的,但是事实上排版和真正的真题完全不一样。本书赠送的题卡也是完全不能用。这个坑点请各位知晓。
  • 其他的听说有一本书叫做考研真相的真题册也挺好的,但是我没用过,谁用过的话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留言介绍一下(*´∀`)~♥

练习册(按需选择):

对于练习册里面涉及到「讲真题」的部分我想要提醒一个各位:虽然各种答题方法用真题来讲解是最有效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但是真题的题目一旦见过了之后就「破处」了,这意味着以后你再看到这道题都会留有一个印象,这将影响到以后进行进行系统模拟,所以这部分内容究竟要不要跳过,究竟哪部分要看,哪部分不要看,是各位读者需要仔细权衡的(我比较看重这个,但是有人不太介意,或者反对这个观点)。

  • 《考研英语大纲配套阅读理解30天30篇》:专门练阅读A的书,这本书我同时买了2016和2017年的,每年的题目都是完全重编的,并且题目质量相当好,有很强的「真题感」,如果真题不太够用,又需要练习高质量习题的话可以把过往几年的这套书都买回来刷一刷。但是我建议最新版的那一本省着点用。
  • 《华研外语考研英语基础训练》:相当全面的系统的一套练习题,针对每一个题型都提供了一定量的练习题,但是缺点是题量不是很够。我后期重点用的这本书里的阅读B节和翻译,感觉还不错。
  • 《新编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50篇》:张剑的黄皮书,写作150读作100篇的练习册,题目质量尚可,因为题量足够大,所以适合长线复习初期的时候批量刷题学习「如何读懂」的时候用。
  • 《考研英语突破阅读60篇》:因为我手里的题足够做了,所以没买这本,不过因为其作者是夏徛荣老师,题目的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所以在这里提一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买回来做一下,以前用过这套书的同学也烦请告诉我使用体验。ヽ(✿゚▽゚)ノ
  • 另外,张剑的完形填空那本书我也简单的刷了半本,没有特别好也没有特别不好的感觉,聊胜于无吧。
  • 新东方系列英语阅读练习题全套封杀,质量低,选择成本高,市面上不缺好题,没必要在这个品牌内打转转给自己找事。新东方的题,按照我同学的说法,「路数不对」,完全没有是在做考研题的感觉,命题点在原文上的分布非常不均匀,而且有些题的命题角度非常诡异,不建议各位使用。

参考书(按需选择):

  •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考试大纲解析》:虽然考纲已经好多年没变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购买一本考纲解析是没有必要的。这本考纲解析对于考研复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系统的练习答题有着非常详尽的介绍。此外,针对「翻译题」、「阅读B节」,这本书都提供了补充习题,特别是翻译题,难度足够,是比较练人的。
  •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考试大纲》:俗称考纲,里面提供了一份单词表、一份常用语表、和少量但是质量很好的题(混在样题里了,这本册子里的题不都是往年真题摘出来的,有几道样题是作为Sample独立命制的,我觉得这些题有一定的价值),这本是不太有很多人用,但是的确具有一定价值的参考资料。

模拟题(按需选择):

  • 《考研英语一终极预测5套卷》:作者还是夏徛荣,题目质量很好,如果想尝试一下自己会不会做「新题」的话可以练几套他的题。不过他的题有一个缺点,就是一部分考纲外的词汇会频繁的出现(我不太清楚他为什么要这么编题目),并且题目的生词量偏大,所以题目的难度略微难一些。另外他的微博上也发过模拟题和阅读练习题,题不够做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
  • 《考研英语绝对考场最后六套题》:何凯文命制的一套题,这套题的更新范围尚可,虽然不是全部题都更新了,但是至少不像某些坑货去年的题改了一两篇直接当今年的题就发出来了。人民群众普遍反应他的题很「套路」,但是个人觉得没什么不好,题目难度比前者要小一些。虽然这套题不是那么像真题,但是当作考前练习是完全够用的。(何凯文有和这套题配套的课在网上卖,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有选择的听一些,我当时没有全听,因为觉得头到尾听一遍有些浪费时间)
  • 宫东风的题手感比较奇怪,徐绽的题则是完全套路不对,如果不是实在没题做了的话我不推荐各位使用这两套模拟题。

在这里引一句我也忘了从哪里看到的一句话,模拟再真也是高仿,不要在模拟题里面钻的太深,研究命题思路和答题逻辑还是要在真题上下功夫。

单词书

学过普心的同学肯定知道,词汇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是可以运用的独立单位(彭聃龄《普通心理学》P331),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的(回音——)!一个句子当中如果出现了一个没办法猜的生词,这个词又恰巧是这句话的核心,那么这句话可能就没办法理解了,比较可气的是这种词一般都是命题老师故意安排的,专门用来考你的,因此如果词汇量不够的话,是非常影响分数的。为了尽量规避这种情况,提升单词量是必须提到日程上的。每天都要背单词,一天不背单词就会开始忘,越忘越多最后变傻瓜!(´⊙ω⊙`)

据观察,身边用「红宝书」的没有能做到从头到尾刷N遍的,我只是在淘宝上随便挑了一本《百词斩考研核心词汇》背了两遍,其余时间都是在背做模拟题、练习册或者真题当中遇到的生词。

当时我自己写了一个程序,手工录入词汇,程序自动挑出来哪些词汇在考纲内(因为一些技术上的原因,再加上时间有限没有对程序做细致调整,筛的没那么准),哪些是重复背过的词,生成PDF之后用寝室的打印机打印出来每天背。这个程序放在Github上开源了,是用R写的(不要吐槽我为什么用这么奇怪的语言,当时手边正好装了R,就用R随便写了一个)。

我不太清楚读研之后个人精力是否准许我对这个程序更新。目前已知的问题是它在非Windows平台下跑不起来(对Windows上做了一些Hack,导致其他平台的运行出了问题)、不支持Windows XP、不支持按照词根进行纲内判断。如果各位有兴趣看我写的这坨意大利面条的话欢迎发PR,或者干脆Fork走开发分支版本。如果有用户想要自己搭建一下运行环境使用这个程序的话,可以看我写的User Guide

我用这个程序生成了大概5厘米厚的单词本,一直背下来,在面对真正的考研卷子时,并没有遇到什么致命性的生词。(可能也跟今年的题目简单有关系)

( ºωº )好吧,我承认这个背单词的方法属于极端个案没什么参考价值就是了……

作文

作文练习可以早点开始,我开始的有点晚,再加上没做针对性训练,最后加上今年北京作文批得比较严,连续Combo把我的英语成绩直接搞死了。

  • 作文课:文都淘宝店上专门卖作文课,英语水平欠佳的同学可以去跟着听一听,背背模板考试的时候网上套,不失不过的做法。
  • 作文书:我遵照了皮特老前辈的指示,随便买了一本作文书跟着练了十几篇。
  • 语法纠正:有信用卡的同学最后一个月可以花二百多块钱订一个Grammarly,让它帮你修正语法错误、优化措辞。我用这个服务修了好几篇作文,使用体验和效果都甩了国内这些工具好几条街,力荐。

其他

  • 淘宝上有卖考研英语答题卡的,阅读一的答题卡,买回来六七十张慢慢用,这个钱值得花。
  • 张剑小黄本上卷子的排版和真正考试的排版完全不一样,毫无参考价值。考研试卷的排版是我见过最科学的试卷排版,你会拿到一个左开的题册,打开之后左面是阅读右面是题,完形和阅读A都是这么排版的,没有完形填空的题目横跨一张卷子正反面的情况,这点各位可以放心。

政治

政治分数太低搞得我都不好意思写这块 (´;ω;`),但是踩过坑所以还是简单说说。

诸多坑

首先,政治开始复习的时间不推荐太晚,我的政治开始的就太晚了,导致很多东西没搞扎实。

其次,请考虑和你的搭档买两个人的课,一个人上一个的,之后交换对方可能需要的资源。不管是押题还是知识点讲解,不会有任何一个老师毫无遗漏面面俱到全都讲透,因此需要彼此补充一下内容。但是你并不需要同时学两个人的课,一来你的确没那么多精力,二来大面上讲的东西差异没有天翻地覆的那么大,毕竟都是绕着本科教材转。

再次,理性看待肖秀荣最后四套题。一方面,不是每年所有答大题都能押中;另一方面,你只按照他给的答案去答题不会拿一个非常高的分数。肖秀荣在考前答疑的时候也说过,主观题按照30分估分,实际上完全照着他的答案答的学生基本上也都是30多分上下浮动。我身边真正拿到40+的同学,有直接看四本本科教材复习的、也有考前就研究过怎么做答案处理,把肖秀荣的答案整个打乱加上了很多其他东西重新整理了一遍的,没有直接把肖秀荣答案糊到卷子上的。

最后,因为任何一个老师没把所有题押中就去人家微博底下骂的都是傻逼,我的读者没有傻逼。

参考书

肖秀荣全套或者文都全套自己选,其他的没用过,可以问问身边的前辈们。

练习册

练习题:

  • 肖1000:出版的最早,可以优先开始搞,可以多刷两遍熟悉知识点,不过我对这套题的质量持谨慎乐观态度,题量这么大,题目的质量肯定没办法保证道道是优质的。
  • 风中劲草:个人觉得题目质量控制的更好一些,但是这本题我只刷了半本,当时时间不太够用了。

模拟题(可以按照推荐顺序一本一本刷,能做多少算多少):

  • 肖秀荣8:重点看选择题考点,肖老师对于时政知识的把握还是非常准的。
  • 肖秀荣4:传说中的押题神卷,整套卷子的所有题目必须全部弄懂。这本练习册有两点比较缺德,一个是印刷烂,参考答案看不清,另外答案解析放在网上,限制浏览次数。各位可以用虚拟打印机把答案导出成pdf格式的方便看。(Win10自带打印为pdf,webkit核心浏览器可以打印为pdf,win7或以下用doPDF之类的虚拟打印机)
  • 蒋中挺5:路子非常正的一套题,我当时只刷了选择题,大题实在整不过来了,就没做。
  • 任汝芬4:这套题的争议挺大的,依旧只刷了选择题,除了答案出错频率高于行业水准之外我真没看出来题目质量的明显问题,如果对网上的传言有顾虑的话这套题pass也可以。

其他

考研政治的答题卡你可以理解成为一张空白A4纸(小一圈,要印一些边边框框),没有网格,所以没必要单独买答题卡练,不过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把题答窜了,有的学校不能换答题卡!我们考场,就在我身边的那个女同学就把题答窜了,改卡改的特别血腥。

专业课

和复习英语一样,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我的建议同样是:让你做的每件事情都有意义。一边看书一边玩手机是没有意义的,坐在桌子前面表面上在看书实际上毛都没看进去也是没有意义的。

按照我的理解,学硕和专硕的复习思路应该是完全不一样的,专硕的教材量特别大,学硕则相对少一些,北师脑院只考四本书。我接下来要谈的复习思路是根据我个人的情况制定的,不适合所有人。

我的情况是:干看看不进去、干背背不进去,所以就抄书、反复做笔记。教材抄了两遍、知识点默写六七遍、最后按照目录回忆知识框架和知识点、反复看教材。

对于专业课复习,我的大方向是:基于教材、适当外延。教材要反反复复的看,一遍一遍的看,不要只专注于辅导机构的教辅或者是练习册,这些二次加工的东西肯定有疏漏,所以建议只把辅导材料当作当作辅导材料用。

复习进程

提一下这一年半我的复习策略供各位参考一下。我把复习进程分为三轮:

  • 第一轮:推教材,把教材从头至尾重(quan)新(xin)看(xue)一遍,明确哪里有什么知识点,重点知识点优先背诵,特别细枝末节容易忘的东西放给二三轮。
  • 第二轮:知识重整,把知识点划分为心理学基础、方法论两部分。心理学基础按照专题把各个教材的内容打散重新整理成一份新的笔记。比如: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发展、注意有关的实验范式和经典实验,这种还原的方法让我对某一个单独领域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个人认为这种整理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论部分包括统计学原理和实验方法部分,着重强调了原理层面的知识和教材上没有提到但是考试可能会考的东西。
  • 第三轮:查缺补漏:默写知识点、反复看书。我建议各位一定要落实到笔上,因为有些东西如果你不写,那么就用还都不知道你写不写得出来。

复习材料

首先,最重要的材料是各个学校的真题,这份材料应当今早搞到手。有几个渠道可以弄到各个学校的真题:

  • 考研班:一般考研班都会有各个学校的真题,如果你已经报了考研班的话,这方面会比较方便(关于考研班的细节我一会还会谈到);
  • 报考学校的图书馆:有的学校会在图书馆卖自己学校历年考研的真题,但不是每个学校都有卖这东西,比如我考的脑科院就不对外出售自己的真题。如果不确定这所学校卖不卖的话,可以跟你所报考的学院办公室联系询问一下;
  • 报考学校的论坛:院校选择小节讲过,不再赘述;
  • 往届考上的学长学姐等渠道。

和英语真题不一样,我推荐你报考的学院的真题必须优先开始研究,并且一定要研究透彻:

  • 科目配比:每一科都考多少分数的题,这决定了你如何分配在各个科目上花的时间。但是请注意,考的分数少的科目不要完全扔掉,「战略性放弃」不是明智的决定;
  • 命题风格:命题老师怎么出题,喜欢在哪些考点出题?考卷上的内容着重考察的是你的科研经历、科研能力还是背书能力?以心理统计为例,老师更喜欢出偏应用的题目、偏原理的题目还是偏基础的题目?弄清这些东西可以帮助你在复习的时候抓准复习方向和重点。东北师范大学从今年开始在卷面上特别强调认知神经科学的相关知识,北京师范大学的脑科院则开始出现科研伦理的内容,这些东西都是平时复习的时候容易忽略的知识,那么在今后的复习过程中可能就要稍加注意了;
  • 考点分析:每一道题都不只是「一道题」而已,题目里面暗含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点。在这里我以北大专硕的一道考题作为例子。「请思考如何研究“感恩”对“风险偏好”的影响?请设计一个具体的实验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将这道题拆分为这样的几个部分,首先最基本的,实验设计的基本套路:操作性定义、变量设置(包括额外变量的控制)、研究假设、实验步骤、统计方法、结果预期等内容;其次,读考点:「感恩」这部分考察的是研究方法,「风险偏好」这块考的是教材实验。和「风险偏好」有关的实验在普心、管心等数个科目中被反复提及,如果教材读的不透,看到这里自己去设计一个的话,无论从实验的逻辑、方法上可能都不会特别理想;
  • 时间分配:这次考试的时候好几个同学都说,答卷的时候出现了特别滑稽的一幕。刚开始一笔一笔工工整整的写,觉得三个小时肯定够用,之后越往后写越发现时间不够,最后字迹整个飞起来了,估计透过卷面阅卷老师就能看到手忙脚乱的同学们了(๑•̀ㅂ•́)و✧。建议提前写一写判断一下自己会花多久在什么样的题上,给可能出现的难题预留充分的时间思考。
  • 其他

其次,往届考上学生的笔记和考研班的材料:

警告:不要只抱着考研班的材料和往届考生的笔记看不看教材,特别是如果你想要考比较好的学校的情况下!我知道的几个这么玩的都把自己玩死了!个人觉得,考研是为了筛选能够在本科的基础之上继续深造进行「研究」的学生,他们要的不是应试小王子和应试小公主,而是基础知识扎实能够继续潜心搞研究的学生,因此在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请抱着「这些材料是辅助我理解教材内容的」、「我看不懂教材的内容的时候这些东西可以推我一把」、「我hold不住教材的框架和知识时这些资料能帮助我捋顺教材上的知识」这种心态使用参考材料。

另外,虽然我的笔记没有那么好,不过考虑到可能对各位心理学专业的考生有帮助,因此我考完研之后把笔记的内容整理修订了一下,现在正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完成了之后会在知乎和我的博客上发出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留意一下。

教材

各个学校用的考研教材在他们的各自学校的研招网或者学院网站上都有列出来,对于没给参考教材的学校(好像北师的心理学院就没有,没考证过)Google一下也可以找到推荐教材,照着买一本一本啃就行了。除了报考院校的推荐教材之外如果各位读者想要再找一些参考教材的话,可以参看这份书单(注意,适度使用其他参考书,以你的考研复习用书为主)。按科目分类,排序依据为推荐顺序。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推荐参考书目

《心理学导论》原作者:Benjamin Lahey,译者:吴庆麟

这本是我高二的时候买的一本教材,之后这套教材就没有继续更新了,故已绝版,淘宝上应当还有少量存货,能淘宝到的话建议立即下单买一本。

这本书的内容组织架构方式和比较常见的教材组织架构方式不一样。其内容以专题的方式进行组织,这种不同的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帮助你将原教材里不同章节的知识内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此外,相较国内常用的那本普心教材,该教材对知识点的讲解更加透彻一些,它不光注重阐述「这个现象是什么」,也在努力阐述「这个现象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个现象是这样的」。

但是这套教材的知识比较陈旧了(中文版第9版,英文版已经更到第11版了),我最近在找质量和本书在同一水准但是更新的更勤的教材,如果有发现会在本文里面更新。

《心理学与生活》原作者:Richard Gerrig, Philip Zimbardo,译者:王垒

这本书的内容组织方式和常见的国内教材基本一致,但是增加了很多比较实用的内容。国内的教材读起来普遍比较干,这本读起来的话会比较「湿」,书里面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内容连贯,理解起来相对更加容易。

这本书不是我主要用的参考书,只是在有些章节实在不明白的时候翻过一些内容,就我阅读的这些内容来看,它并没有塞给我太多超出我理解范围的知识,在讲解的过程中,会夹杂着一些和研究方法有关的内容,这可能对研究设计题有些许帮助。

发展心理学推荐参考书目

《毕生发展》原作者:John Santrock,译者:桑标

我读过的最好的一本发展心理学教材,没有之一。一般的教材都会按照年龄顺序讲解生理、认知、情绪与社会性的知识,这本教材则是按照生理、认知、情绪与社会性的顺序分别讲解这些方面个体终身是如何发展的。在此之上,每一个小专题内部知识的组织方式也相当出彩,对于发展心理学当中一些特别重要的理论讲解的非常透彻。如果你在阅读考研教材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很重要的理论,但是被拆散到了各个章节中,难以整理到一起去,可以用这本书当作一个框架和索引,帮助你将原教材梳理好。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原作者:Laura Berk,译者:陈会昌

这本书讲的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一些,对于每个阶段的各种现象都有一个非常具象化的了解,因此你可以通过这本书直观地了解到每个阶段的个体都是什么样子的,如何行为的。教材的行文顺序与一般考研所用的教材基本一致,查阅起来相当方便。不过正因为这本书的「直观性」,造成其内容特别的湿,不够紧凑,想从里面整理出来个条条框框可能比较困难。

《儿童发展心理学》作者:方富熹、方格

这本书比较难得的兼具了国内教材和国外教材的特点,知识点的讲解逻辑非常清晰,对于每一个阶段个体的特点都有很「本土化」的描述和解释。不过考虑到这本书已经绝版且不再更新,知识可能比《伯克》那本旧一些。

《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原作者:Laura Berk, Adena Meyers,译者:桑标

充满「知识之重量感」的一本书,厚得可以当武器。里面什么东西都会讲的面面俱到,可以当字典用。

心理统计推荐参考书目及网络课程

《统计学》作者: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

实际上这本书不是专门给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准备的教材,但是我依旧优先推荐这本教材,原因如下:目前比较常见的考研参考教材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那一本,那本书的特点是可操作性极强,实操的时候哪里遇到问题不会算了都可以去翻翻,但是这本书对于原理方面的知识阐述的非常模糊,并且行文逻辑和倾向稍显诡异,不太常用的知识点也用了较大篇幅去阐述。但是我看到过的几份独立命题的试卷都开始强调统计与科研工作的结合、统计方法的运作原理等知识。这些知识在北师大出版社的这本教材上的论述是不清晰的。这本书较好的补齐了这一缺点,并且对于各个概念的定义比较符合国内科研工作者的使用习惯,故优先推荐。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指导》作者:张厚粲、徐建平

考研教材配套参考书,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和重要的知识点都做了整理,读起来非常方便。

《心理统计》B.Michael Thorne, Martin Giesen,译者:文剑冰

这本教材比我之前推荐的那本《统计学》稍稍浅一些,但是对统计原理也有涉猎。教材本完全没有介绍任何冷门知识点,增加了许多可以用来练习的计算题目,并且对笔算容易出错误的地方做了详细的介绍和提醒。作为应试练习来讲这些讲解和题目是极好的。另,《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那本教材里的题根本不能用手算,太复杂了,有的学校考试的时候出计算题缺又不让学生带计算器,所以如果你报考的院校属于这类学校我推荐你搞一本这个教材研究一下里面讲的知识。

不过这本教材有个坑,它对「标准差」和「样本标准差」的定义与国内常见教材不一致,导致其介绍的运算公式和国内教材介绍的均不相同,造成的结果是,运算出来的答案不同,所以如果你按照国内教材的运算方法计算得出的结果和这本书的参考答案是不一样的。尽管在实际科研实操中,这本教材介绍的计算方法更加「实际」一些,但是毕竟和考试的标准答案不一样,因此各位是要注意一下的。

医学统计学与SPSS软件(基础篇),主讲教师:何平平

虽然讲的是医学相关的东西,但是原理上都差不多,教材上遇到看不懂的东西,如果恰巧碰到这里面有讲的话可以听听,讲得不错。

可汗学院公开课:统计学,主讲教师:Salman Khan

我大二的时候一直在听可汗学院的统计学课程,这门课程涉及了一些更加偏向「数理统计」的东西,涉猎了各种统计方法是「如何工作的」这类知识,不过因为这门课涉及到的教材之外的知识较多,所以如果你是本届考研的学生的话,只推荐有选择性的听这门课。

实验心理学推荐书目

《心理学实验的设计与报告》原作者:Peter Harris,译者:吴艳红

***这本书一定要买!一定要买!一定要买!***首当其冲的推荐这本教材作为实验心理学的参考书目,这本书不仅通过两个贯穿整本教材的例子告诉你如何设计一个心理学的实验、进行统计,还包含诸多操作性极强的设计方法,并且告诉你哪些行为在实验设计与报告过程中是不应出现的。这本教材还会在诸位读者做毕业论文的时候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前半本书都在指导读者如何撰写一篇合格的实验报告,每一小节应该包含什么样的内容,应当如何撰写,介绍的细致入微。这本书的英文版也是值得推荐的,在国内可以直接买到影印版(正版),价格不贵。

《Experimantal Psychology》原作者:Barry Kantowitz, Henry Roediger

中文版译得太屎,直接看英文版的吧。不是太难读,基本上四级难度。这本教材除了介绍实验心理学需要掌握的各种基础知识之外还附带了专门的小专题介绍应当如何起步设计一个某一领域的小研究(本科水平的),这一部分的内容相当实用,如果能熟练掌握,在各位答题的时候可以节省很多憋想法的时间。这一部分内容被我整理成了思维导图附在了我的笔记里,一共两页,中文,实在看不进去英文教材的读者直接去我的笔记里面翻也可以。

其他参考书目

《〈大辞海〉心理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心理学专业的词典,基本上你遇到什么不懂的专业词汇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这本辞海的每一个词条解释都非常贴近国内教材做的解释,非常实用。考研的时候因为这本辞典我省了很多四处翻教材的时间,故推荐考研学生人手一本。

《生物心理学》原作者:James Kalat,译者:苏彦捷

考虑到目前学术圈脑认知特别火,部分学校也开始有倾向性的增加这方面题目的命制,因此如果有这方面顾虑的话可以买一本看一下。

除此之外我的一个学长曾经也开出过一份书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看以下。

考研班

选择考研班你需要特别谨慎,我们这一届曾经遇到过数个被考研班坑死甚至专业课都没及格的学生。

比如说有个叫「勤思」的考研班,资料的时效性极差,发的教材甚至包含数个版本之前教材上的知识点,一对一的辅导「老师」对考研的内容不得要领,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而不注重课程质量,宣传的「押题册」基本上就是把教材能出题的东西全都堆到一本特别厚的大册子上,封面上印的是针对各个学校考生的资料,但是实际上各个学校的资料基本没有差异。这家考研班甚至被我们班的学生称作「传销组织」、「坑货」。目前他还在持续坑钱中。

在这里我想提醒各位一句,不要看考研班给你举得那些零零星星的几个考上「北京师范」的例子,学生强不用考研班也能考上,考得上的学生不一定就一直跟着考研班走。如果你已经报了一类比较坑的考研班,那么我推荐你及时终止「沉没成本」,防止持续性的损失时间和精力。

最后

其实,很多考生选择报考并不是为了「深造」学业,而只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给自己找个可以「接着偷懒不去找工作的理由」,对于这类考生我建议你再考虑一下要不要浪费一年的光阴耗在考研上。

对于追求进一步在心理学领域深入学习的同学,我想说,考研这一年一定是极为痛苦的,虽然你有逃避痛苦这一个选项,但是它所带来的结果一定不是你所期望的结果,只有直面这些东西、咬牙挺下来,最后才有可能拿到你期望的结果。

最后,祝各位学业有成。

附录

考研择校可以参考的数据


本文不准许任何个体或机构转载,本人不面向任何个人分享我的通讯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电话、QQ),如果您有何考研有关的其他问题,可以发邮件向我咨 pubMed.public@qzworld.net 我会有选择性的进行回复并适当更新本文。

Comments

No comments here,

Why not write some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