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说是赚足了人们的眼球,它已经从简单的「三七分类」跃然成为了能够匹敌人类的专业画师、文字工作者。由人工智能生成出来的作品,能够在专业的绘画比赛当中拔得头筹,能在摄影比赛中击败「真实的影像」,也能通过甚至人类都很难完成的医师和律师职业能力评定。有些人为此感到兴奋,也有些人为此感到恐慌。我们正在见证另外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一个可以像工业革命、印刷机、摄影设备一样,打破社会平衡并带领我们跃入下一个世代的转折点。但我们似乎并没有做好接纳它的准备,毕竟在面对全然未知的事物时,一切的准备都没有「前车」可以用来「借鉴」。
人工智能技术会让人感到危险和恐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它「看起来太像人了」。这种相似落入到了恐怖谷曲线当中,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它看起来「具有人性」,但又显得有些失真,这种似像非像的形态让许多人感到手足无措。Google 内部曾有数个从事伦理方向的研究人员警告称人工智能似乎「已经具有了意识」,「已经具备直觉能力」,「是有灵魂的」。面对这些警告,工业界和学界则摆出了完全相反的态度,认为它是荒诞的:数学模型怎么可能会具有意识。但数学模型真的没有意识吗?
当我拿出这个问题与朋友们讨论的时候,在场的工程师们给出的回答非常的一致:「开玩笑,人工智能怎么可能会有意识?」,我又问:「为什么你会觉得它们是没有意识的呢?它们究竟距离产生意识还有多远?」